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合作经济研究

关于农产品流通工作的探讨

日期: 2016-12-09 16:14:00      来源:

  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消费的桥梁。搞活农产品流通既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要求,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帮助农户脱贫致富、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县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迅速发展,为农民创造了安全、便利、实惠的消费环境,有效扩大了农村消费市场,取得了“政府得民心、企业得效益、农民得实惠”的良好效果。但与建立现代流通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绿色崛起示范县”创建,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对我县农产品流通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主要做法:

  (一)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抓手,构建为农服务流通新格局。村级综合服务社是供销合作社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前沿阵地,是为农民群众提供“村务、商务、服务”三务合一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在全县15个乡镇,兴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16个。依托市、县农资和工业日用品配送中心,抓好商品配送,促进综合服务社与“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对接,逐步把涉农服务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测土配肥、农情预报、文化娱乐、保险、移动、联通业务代办、邮政电信、农具修理、租借、代收水电费等各项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纳入服务范围,逐步整合资源,提升扩大综合服务社服务功能。

  (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搭建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根据竹溪实际,为使全县农产品流通环境更加优越,我们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协调作用和服务机制的保障作用,大力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多途径培植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引导市场主体“走出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和各类市场流通主体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齐发展,全方位探索全县农产品流通新路子。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6家,其中由供销社牵头组建、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58家,主要为种植、养殖、加工三大类,有品牌、有商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0余家。通过开展“农超对接”工作,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流通技术,建立农产品信息系统和平台,实现网上对接,发布“农超对接”信息,保证信息传递畅通、真实、有效,确保地方农产品价格稳定,有效解决专业合作社产品“卖难”和消费者“买难”的突出问题。

  (三)以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竹溪绿色生态食品知晓率。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社产品融入武当山珍“双品牌”建设和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将贡米、腐乳、小磨香油等地方特色产品在市新合作特产专区、专柜有效的推广出去,实现了“合作共赢、联合发展、资源共享、效益最大”的目标。年初,我们组织了县内14家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了由十堰市人民政府主办,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农业局等部门联合承办的十堰农特产品交易博览会。我县的竹溪贡米、贡茶、小磨香油等产品亮相博览会的供销展区,成为本次博览会的一大亮点,有效地提高了我县农产品的知晓率。

  (四)转变传统营销模式,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做好“四项体系建设”。即农超对接、农旅一体、电子商务、专卖店直营。通过农超对接将县内特色农特产品与新合作、寿康等超市实行对接,将千家万户的农产品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通过农旅一体将竹溪的农特产品与地方旅游产业相结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推介竹溪特色农产品,是地方农特产品走出竹溪,走向全国;通过发展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采取互联网+的模式,创建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主体网络销售平台,进一步推动地方农产品生产、销售网上衔接,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实体专卖店直营将地方农特产品集中在一起,方便消费者在当地能够买到地地道道、货真价实的绿色农特产品。截至目前,竹溪县电商企业已达20多家、电商网店2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3000余人,我县茶叶、魔芋、贡米、土猪、蜂蜜、土豆、猕猴桃、山野菜、干鲜果等百余种本土优质农特产品通过农村电商平台走出大山,飞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把有机生态农特产品推向了全省、全国乃至“漂洋过海”,近万贫困人口通过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实现增收脱贫。目前我县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二、当前竹溪农产品流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流通成本高。农产品流通市场投入高回报慢,社会化投资缺乏,造成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损耗大,流通成本高。

  (二)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我县多数合作社组织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松散,服务带动力不够,农产品经纪人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缺乏行业自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不稳固。

  (三)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效率低下。流通环节过多,链条过长,增加了成本和损耗,影响了农民利益,加大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四)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滞后。我县农产品农业订单比例不高,大多仍以传统的市场交易为主,信息化建设落后,价格信息和市场供需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农产品流通市场秩序整治与监管不够。在农产品流通市场监管方面,涉及多个行政监管部门,实际监管中容易出现缺位、错位、越位并存的问题。同时,受经费、设备、时间等因素制约,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不够。农产品安全质量溯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三、关于农产品流通工作的建议:

  (一)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要建设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型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加快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设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专柜,方便居民消费;完善鲜活农产品的仓储、冷藏、保鲜和物流设施建设;减少鲜活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

  (二)培育和发展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 。扶持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原则,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涉农企业和农户利益紧密联结,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政府要在金融、财政税收、项目等方面给与支持;加快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提高经纪人经营素质和开拓市场能力。引导农民经纪人抱团经营,走出去发展。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信息平台建设。要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推介,不断扩大我县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收集发布制度,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和农民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拓宽销售渠道,节约流通成本。

  (四)加快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发展。要加快“新网工程”建设,通过市场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进城销售;积极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和批发市场积极与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农旅对接”,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支持和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将全县特色农产品在网上进行交易,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这一难题。

   (五)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秩序监管。县促进农产品流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能责权范围,增进协调配合,形成市场秩序规范与监管的工作合力;在完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严格实施农产品准入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建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诚信档案。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正面典型,加强行业自律,及时曝光违法案件,营造“失信受制、守信得益”的社会环境。     

  (竹溪县供销社:邓胜国)

主办单位:十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版权所有:十堰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3000057

鄂ICP备06007886号-5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140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地址:十堰市人民路邮电街3号 联系电话:0719-8651395 邮政编码:442000